当前位置 >> 【怀旧书店】在台湾一定要去这家旧书店
【怀旧书店】在台湾一定要去这家旧书店
来源: 撰文&摄影/吕沁 时间:2015-04-09 16:38:41 点击:5729

家中我与妹妹二人都很喜欢阅读,从小爱跑漫画店,稍长后开始养成从图书馆借书的习惯,我们几乎没到书店买过书。开始养起走访书店的喜好,已是上大学时,常跑台北公馆一带。后来听闻朋友常去的光华商场地下街,我倒是错过了,只赶在它改建前见过最后一面。光华商场是台北最早兴起的公有商场,于1973年成立,当时设备简陋,摊位空间狭小,早期商家来自八德路一带的违建户,后来加入了台北著名的牯岭街旧书摊商,遂成为旧书摊聚集重镇,其间除了二手书外还有唱片行。


最早的“茉莉”就是在光华商场地下室22号。来自金门的蔡家于80年代开始经营仅有三坪大小的店面,当时蔡谟利先生将以往7-11便利超商的工作经验移转至书店,门面书柜整理得井然有序、窗明几净,一扫旧书店昏暗杂乱的印象,并开先例办理会员卡制度,举办年终特卖会之类的促销活动。后来与妻子戴莉珍二人延续经营,因狭小的店面实在无法施展更长远的理想,终于2002年,在公馆地区成立第一家“茉莉”分店,书店名取自二人名字中“谟”与“莉”谐音而来。戴女士为了打造心中理想的经营模式,一开始店面实体就着重装潢摆设,洁净舒适,设有座位贩售咖啡,并开先例地设置厕所,开启了旧书店的全新样貌,博得“旧书店里的诚品”称号。


以往旧书的回收是与报章杂志一样,都以秤重量的方式在卖,而“茉莉”开始收书时则是一本一本计价,不分种类,只要是可以转交下一个读者,延续其继续被阅读价值的书,依其个别的质、属性、版本甚至到稀有性来估价,爱惜书籍一如其他有用之物,与昔日单纯回收方式划出了分野,也进而使交易更透明合理。由于分店愈开愈多,书店对员工在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提供了不定时课程,加上连线资料库的建立,使得卖书可以直接在柜台现场办理,相当方便。



书店与大家一起成长的这段时间,戴女士于“茉莉”初期即邀请友人林皎宏先生(笔名傅月庵)担任执行总监,林皎宏在书籍版本源流方面有深厚的底蕴,加入“茉莉”前为远流出版的资深编辑。而电脑系统的建立,则由第二代经营者蔡维元先生主导。交谈中得知蔡先生于店内累积两年的门市经验后,常驻台中分店,耗费一年多的时间与工作团队建置并不断修正系统及资料库,分店连线的搜寻系统大幅提升了找书的便利性。自2002年以来,“茉莉”在台北已有四家分店,各分店特色不同,原本的第一家分店已成为影音馆,主要贩售CD、DVD,加上台中分店,今年预计九月在高雄爱河旁成立大坪数的第六家分店,店前拥有一大片空地,在南台湾热情的阳光沐浴下,可以举办真正的晒书节了。


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我在开始逛书店不久后,旧书店已呈现接近一般书店样貌,不再是昔日的脏乱诲暗,所以相对比较没有切身之感,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戴女士常年持续将书店营收部分作为公益捐款,这是她的经营理念之一,目前捐款的方式有:选书网拍所得的部分捐款,岁末清书募书,让大家可以一同参与捐款活动,还有年度珍品拍卖所得的全额捐出,款项交由弱势团体。除了公益外,“茉莉”也不定时邀请各方与谈者举办讲座,主题从旧书店版图沿革与提倡阅读普及化,至深入阅读的文学论述皆有。


突然记起曾在台中居住的那段日子,当时我只知道“诚品”但不大常去,因为穿越那偌大的精品迷宫,不一定适用于随时停靠的心情。一天,突来的午后超大雷阵雨迫使我从正在路上颠簸的小机车上停下来,仓皇躲进屋檐,正在枯然等待的空档中间刚好看见茉莉书店,晃着进去,一走到地下室即是一大片垫高木板,随意坐下,零星也被雨赶进的人、放学的小朋友们,或卧或靠很是自在地开始翻阅浏览,再进去是摆设质朴的桌椅,桌上有台灯,像在图书馆的那种灯,静逸与闲适的气氛瞬间舒缓了刚才市区奔波的毛躁,我开始恣意地逛起来。一方天地,温暖熟悉的书的气息,即使想拥有也只需花一点点钱就可以换得好大的满足,小时候惯常尽情沉浸在各类书籍的乐趣依然没变。一种更可以普及大众的流通方式在这样的书店得以实践,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的日子中。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Yw6rK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