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厦门文创产品“爆炸式”发展
厦门文创产品“爆炸式”发展
来源:晨报记者叶子申 时间:2014-08-14 13:24:59 点击:5126

 

  2.虾米堂的“白描厦门”水杯系列。
  1.曾厝垵里的文创小店。
  3.鼓浪屿文创店内的旅游产品。
  4.鹭仁甲的鲜花馅饼。

  

 

 

 

 

 

编者按

  厦门是座旅游城市,文创旅游产品十分丰富,这个市场如今却遭遇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的困境。本期《两岸文创》推出“聚焦厦门文创旅游产品市场”专题策划,尝试探讨如何寻找走出困境之路。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近日,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风靡微信群,累计转发超过80万次,让销售各种故宫文创产品的“故宫淘宝”店火了一把。

  利用藏品衍生开发文创产品,早已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而对于国内许多博物馆而言,这还是一条亟待探索的新路。

  “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火爆,也让厦门业者陷入思考。

  厦门的文创旅游产品相当丰富,但发展至今,逐渐步入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如何继续走下去,开启新局面,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本期《两岸文创》,我们尝试探讨走出当前困境的新思路。

  A

  年轻人涌入厦门

  看上小资生意商机

  一年前,经过再三考虑,漳州人李仁加最终辞掉一家大型洋快餐高管的工作,从外地孤身一人来到厦门。他怀揣着多年来积累的资金以及一颗创业的心,试图在这里生根发芽。

  1983年出生的李仁加在厦门遇到另一名“80后”陈志坤,一位年轻但才气十足的男孩———他曾在北京某公司任高管,此次同样也是回厦创业。两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一起在曾厝垵开店。

  “厦门是座旅游城市,文创、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我们认为商机很大。”李仁加说,陈志坤老家在漳州,当地做一种名为“鲜花馅饼”的饼,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两人认为这种馅饼加上包装和创意,在厦门肯定有市场。

  “开店后,碰到许多问题,大家缺乏创业经验,做很多事太书生气了,产品的包装与推广等都做得不接地气。”李仁加说,为了做好饼,他们甚至自己买来烤箱一个一个地试,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开的名为“鹭仁甲”的伴手礼店至今经营情况良好,还开了多家分店。“虽然很难,但我们仍在坚守。”李仁加说。

  和李仁加、陈志坤一样,近年来来厦创业的年轻人看中的正是厦门的市场。宁军是曾厝垵文创协会负责人,他说,2012年,曾厝垵总共三四百家店,做旅游文创的大约有20家到30家。现在,总店铺数量暴增至10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是做文创旅游产品的。“这些从事文创旅游产品的业者分布在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各环节,多数是外地投资者。”而令人惊讶的是,据宁军透露,这些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

  除曾厝垵外,鼓浪屿、沙坡尾等地也是这群年轻创业者的聚集地。赵晨2012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跟大学校友在鼓浪屿开了家伴手礼店,卖各种精品、首饰等。他说,周边的店铺很多都是同学开的,雇佣本地的年轻人看店,“做的都是小资和文青的生意”。

  除了个人创业者外,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也开始介入这一市场,包括安德鲁森、向阳坊等,试图在市场分一杯羹。

  B

  高铁时代来了,旅游产品市场膨胀

  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厦门创业,其背后是不断膨胀的市场。李仁加说,去年和今年是厦门旅游产品市场的集中爆发期,“特别是福厦高铁和厦深高铁通车之后,南来北往的客人明显增多”。李仁加说,目前,厦门有两大客源地,一个是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另一个是以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华东地区。

  这无疑是一个市场“爆炸”的时代。宁军说,客流最多时,曾厝垵一天能接待7万多人次游客,有时候一天能接到100多个旅行团,而在两年前,最多只有两万人。

  与曾厝垵隔海相望的鼓浪屿,旅游人数更为“恐怖”,去年春节期间,一天最多有10万多人登岛。

  一份来自厦门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厦门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9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8%。专家预计,2014年,厦门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达到5200万人次,比增11.5%;旅游总收入720亿元,比增15.5%。厦门官方人士同时预计,到2015年底,厦门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775亿元。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曾厝垵村民收入增长了10倍。”宁军说,在这里,店铺的平均租金是每平方米500元到1000元。

  记者也注意到,市场广阔,除了民间外,官方也加入了推广新品的阵列。去年,鼓浪屿管委会发布了创新升级后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分为书报、影像、邮卡和工艺品四大系列,共21个种类,既有朦胧诗派代表作家舒婷的文集典藏版、弘一法师的鼓浪屿写经真迹、《鼓浪屿好声音》———天风海涛与鼓浪琴岛典藏版CD,又有鼓浪琴韵贵金属纪念章、厦门弘晏庄木偶等工艺品。打算探究小岛历史的游客,还可以看看电视纪录片《鼓浪屿往事》,收集一下“鼓浪屿”明信片专用邮资图等。

  C有人来就有人走

  店铺洗牌速度太快

  市场蛋糕不断做大,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有人来,就有人走。”在鼓浪屿上开了两年伴手礼店的陈玉华,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陈玉华的店开在人来人万的龙头路。在这条被称为鼓浪屿最繁华的路上,却是三天两头关店、装修。“特别是文创旅游商品店,开的多,关的也多。”

  去年,鼓浪屿上经营了81年的“寿记龟糕店”,宣布关门。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御点坊面包店、北仔饼铺等更多知名的饮食类旅游产品店,也飞快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鼓浪屿上知名的沈家肠粉老板沈春长说,鼓浪屿的旅游文创店是最多的,“而且已经多到泛滥”,但不少寿命都不长。“有一家饼店,就位于街心花园附近,去年开张,只撑了14天,就倒闭了。”

  新格品牌的创始人苏晓东,对厦门的文创旅游产品市场,也有独到的见解。苏晓东说,这些年,他走了很多地方,学习别人如何做文创产品,渐渐地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多年前,苏晓东一手创办了厦门知名文创旅游产品店“虾米堂”,如今这家店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最开始有6家,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关掉了3家。”苏晓东并不避讳谈到这些。他说,市场在变,人的思路也在变。“现在,类似虾米堂这种综合性的文创产品店不好做了,我们正在转型。”苏晓东说,前些年,新格与厦门市邮政局合作,开发了“邮走厦门”主题店,专门开发邮政的文创产品,目前效果还算不错。

  此外,苏晓东还借鉴“张三疯”奶茶铺的营销模式,靠“一个特色单品”闯市场,开了“黄远堂”凤梨酥店,反响不俗,目前迅速开了8家分店。不仅如此,他还研发了“鼓浪晓籽”系列产品,试图从鼓浪屿上找故事,让游客把“鼓浪屿的记忆与故事”带回家。S4812105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neF41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