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新市民的福建探索
金融服务新市民的福建探索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2-04-17 23:59:35 点击:1699

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员工向大学生及其家长介绍高等教育贷款。陈锋 摄

福州农商银行旗袍支行员工走进夜市了解摊主金融服务需求。陈晨晖 摄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叠加多项权益,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图为4月14日,从重庆来到福州的新市民韩大姐在邮储银行福州台江支行申领到了全省首张“U+卡”。吕诚 摄

  “最近金融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持新市民的政策,希望我们能享受到购房按揭方面的优惠。”从宁化来的小刘夫妇在福州开了家特产店,生意红火。有了积蓄,小两口准备在福州买房子。

  “出来打拼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我们现在最担忧三件事:一是租住房子不稳定,二是娃上学问题,三是如生病或发生意外,经济上能否承受。”小刘说。

  众多像小刘一样的新市民,面临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烦忧,需要建立与之适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他们信贷、保险等需求。

  按照银保监会的界定,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

  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金融知识和意识匮乏等金融资质缺陷,导致金融机构在收益成本匹配、风险有效管控等方面面临现实障碍。

  在此背景下,4月11日,福建银保监局印发《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方案》,聚焦打通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金融体系的痛点堵点。

  跨地区协同处理

  破解抵质押品不足难题

  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4000多家,人口超10万,普惠金融服务市场广阔。泉州农商行在此设立开发区支行,但由于开发区内企业、工厂员工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且多数人户籍未迁入泉州、本地无固定资产、流动性大,在提供信贷服务时存在不符合监管政策、准入资质不足、贷后管理困难等风险管控难题,最终只能选择少量本地务工人员与管理层开展信贷服务,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只能提供支付结算等简单服务。

  对外来创业人员,信贷服务也存难题。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某鞋服企业准备改造添置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但资金不足。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得知消息后,主动上门联系,发现虽然该企业信用情况良好,但法定代表人及主要合伙人皆为异地户籍,本地未购置房产,也无法提供有效担保或抵质押品,最终判定暂无法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福建银保监局在出台政策之前的调查中发现,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新市民为外来人口,背井离乡,在本地多无亲无故,银行对其个人历史数据获取成本高,甚至无法取得。在尽调环节,传统的人缘地缘优势无法充分发挥,风控模型和额度模型无法起到作用;在催收处置环节,因借款人信息缺失,无法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难以进行不良资产处置。

  二是担保条件匮乏。目前,进城务工人员普遍存在在城市无住房等抵押物但在原户籍地拥有资产的情况,贷款行和抵质押物存在输入地与输出地的空间错配,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抵押物处置均面临较大障碍。

  “很多新市民无法提供合格抵质押品和担保人,银行无法对其提供金融支持,满足其资金需求,只能转向互联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若征信记录异常,在传统银行的金融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减弱。”福建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相关负责人说。

  “开展城乡联合贷款对接行动”,成为《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方案》的最大亮点:整合集成城乡资源,构建跨地区联动的闭环金融服务生态,破解新市民工作生活、资产、信用跨区域错配难题。以新市民工作地的网点为贷款主办行,劳动力输出地的网点为贷款协办行,探索“城乡联合贷款”和“城乡联合贷共同体”模式。

  黄先生是该模式的首个受益者。

  2020年,黄先生从老家三明来到福州创业,成立了一家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近期,因受疫情影响,承接的工程进度滞后导致账期延长,回款也受影响。正当他亟需一笔资金采购材料之际,3月24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在福州、泉州、三明三地开展“新市民贷”试点,不到一天时间,黄先生的20万元融资需求便顺利通过调查及审批。

  “主办行与协办行采用了‘跨地区协同处理’的方式,由三明市分行对客户的家庭背景、居住情况、房产情况进行贷前调查,福州市分行对其在福州的经营情况进行核实,双方协同推进。”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市民输入地与输出地双向启动、跨空间协同合作,黄先生们贷款将不再难。

  产业集群服务

  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三明沙县区夏茂镇的罗光棋在杭州经营小吃店,利润可观。今年初,他想多租一个店面,扩大经营。春节回乡期间,沙县农行金融服务团队带着移动PAD上门,当天就为他办理了10万元贷款。“行情好的话,今年又能多赚一些了。”罗光棋憧憬道。

  扁肉、拌面、蒸饺……遍布全国各地街头巷尾的沙县小吃已成为“国民小吃”。引领风骚的背后,是资金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贯通。

  设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为小吃业主贷款提供担保;发行普惠型信贷“小吃卡”,基本实现了对小吃业主的全覆盖;借力“林票”“地票”“房票”制度改革,推出相关信贷产品,有效盘活小吃业主的资产;推出“餐饮业守护神”“乐享美食”“店家宝”,让外出经营的小吃业主人身财产有保障;为从物料供应到成品配送的全链条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助力沙县小吃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政银合力推出的“管家式”贴心服务,助力沙县6万多小吃业主外出创业。

  沙县农民外出形成“沙县小吃经营群体”,永泰和上杭等地农民外出形成“建筑产业工人群体”……传统乡土观念往往使得新市民在输入地呈现出一定的产业聚集性,群体内部存在大量的信息交互。针对这一情况,《方案》给出破题新路径:

  强化银政联动,开展产业集群服务行动。以输出地在外务工人员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发力点,为具备一定规模集群的新市民所在行业搭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探索打造线上供应链,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新市民“搬迁”集中上网,推动形成集群产业线上交易“数据流”“信息流”,提供“供应链+订单”“供应链+结算”“供应链+动产”“供应链+应收预付款”等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现金流量贷”“交易数据贷”等线上金融产品,解决新市民就业、创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做大做强相关产业规模。

  “这也将大大降低我们的营销成本。”沙县农商行小吃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此前,他们借助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力量,收集各会员店店主经营管理、资信等情况,建立“店主档案”38711户。同时,借助小吃集团在全国23个城市设立子公司平台,实行网格化对接,“背包”走访各大城市为全国小吃业主提供专场服务,已为3万户沙县小吃业主授信32亿元。

  差异化金融产品

  破解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难题

  “90天无条件退贷,并全额返还利息。”去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的这一突破,成为业内持牌金融机构周期最长的无条件退贷政策。

  大多数本科生在校四年的开支达10万到15万元,对不少家庭造成经济压力。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和福建省教育厅联合推出“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产品,最高额度20万元,最长期限可达20年,助力3万学子圆梦大学,其中六成来自农村。

  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立菁看来,部分新市民金融知识不足、征信意识不强,容易冲动消费、过度负债。长达90天的贷款冷静期,让家长在贷款核准后依旧拥有充分的时间谨慎思考,如对贷款成本等因素有所顾忌,或认为不符合实际需求,可选择退贷,利息也不受损失。这样的服务,为新市民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以便其作出更加合理的信贷决策,充分凸显了产品的人文属性和金融关怀。

  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高度重合。据悉,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还推出“立业计划”,将目光投向年轻的新市民群体,包括应届毕业生、青年白领等,缓解他们在住房租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济压力。

  目前,新市民群体工作流动性相对较高,可支配收入普遍不高也不稳定,收入状况以及收入周期与银行传统还款要求存在错位。为此,《方案》提出开展“一行一司一品”创新行动,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征、资金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在普惠授信、产品设计、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探索创新与新市民创业金融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满足新市民创业金融需求。

  福建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将从两方面入手,指导银行业机构创设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破解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难题——

  一方面,改进信贷产品还本付息方式,针对创业新市民设置“随心贷”,根据新市民创业前期缺收入、后期资金相对充裕的特性,允许前6个月内免于偿还本息或仅偿还小额本息,6个月后根据经营收入状况自主增加本息还款金额,1年后再与银行协商确定较为固定的还款方式,从而破解创业者初期收入与还款能力不匹配问题。

  另一方面,与大型网约车公司、家政中介机构、物流速递配送公司等新市民集中就业机构合作,由就业机构提供担保,根据新市民租房等固定性支出测算,给予6~12个月生活支出的临时周转资金支持,解决新市民初到城市与找到工作之间的衔接段资金需求,助力新市民在城市顺利安家就业。

  “我们将鼓励辖区金融机构推出具有新市民标识的银行卡片以及‘新市民贷’‘新市民保’等专属信贷和保险产品,并打造成福建特色的金融品牌。”上述负责人说。

  服务中心升级

  破解创业就业资金不足难题

  厦门大学毕业的彭杰毅,没有回桂林老家发展。去年12月,他凭借长乐农商银行的30万元“创保贷”,和几个同学在福州长乐区合伙创办了敏学教育培训中心。如今,中心已有12名老师,学生200多人。

  “三年期,免担保、享贴息,这样的贷款最符合我们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实际需要。”彭杰毅说。

  政策性贴息贷款产品“创保贷”,在支持营运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引导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以来,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金融监管局联合行动,持续出台一系列优化措施,推动“创保贷”增量扩面。去年,个人最高额度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高可申请30万元,并进一步降低利率。“创保贷”支持就业人数,还列入我省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指标体系,每季度更新一次。

  2020年和2021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保贷”13.2亿元,支持创业约1.5万户,有力促进了创业就业。

  创业就业,无疑是新市民植根城市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新市民既有进城务工农民,又有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既可能存在开设路边摊、便利店、餐饮店等经商需求,也可能有创办企业等相对高端的创业需求。总体而言,创业者前期资金大量投入经营,产出相对滞后,创业初期最渴求资金却最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为创新金融支持创业就业的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创业就业水平,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福建银保监局、省金融监管局、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还在全国率先设立46个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为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优惠“创保贷”、就业信息咨询、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调研显示,部分新市民对实施“创保贷”政策,降低贷款抵押担保,提供更多返乡创业专属信贷产品有较为强烈的诉求。《方案》提出下一步,我省将开展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升级行动,将新市民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进一步打造“有政策、有机制、有队伍、有产品、有信息”的“五有”金融服务平台,对创业就业贷款开通绿色通道,作出优先审批、限时办结的服务承诺。(记者 王永珍)

读观点

为新市民植根城市加把力

  目前,全国约有3亿新市民。新市民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既不是传统的城市居民,也不同于传统的农民,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长期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尚未完全吸收接纳他们。他们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六大领域存在迫切需求,必然也存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需求。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省内劳动力流动较为活跃,总体呈现山区人口向沿海产业集聚态势。同时,我省也是人口跨省流动大省,在外经商求学务工人数众多,也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外省劳动力。兼具新市民输入地与输出地双重属性,让我省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更为迫切。

  在深入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痛点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辖区普惠金融实践,福建银保监局专门出台《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以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均等性、可得性和便利性,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提高金融服务新市民水平,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新市民的金融需求,努力拓思路、谋实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也要求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政策,细化支持措施,着力建立新市民服务机制,更好地突破瓶颈制约,合力推动新市民植根城市、安居乐业。(记者 王永珍)

来源:福建日报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RD3cN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