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动态 | 厦门生活垃圾分类“七个相结合”,迈步向前走
动态 | 厦门生活垃圾分类“七个相结合”,迈步向前走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18-09-29 11:27:28 点击:3581

2018年上半年厦门垃圾增长率仅为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垃圾增长率1%是什么概念?

去年同期的增长率是14.6%

真是有了大幅下降!

厦门自2017年4月全面启动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2303个建成小区中1987个小区已推行垃圾分类,占86.28%(岛内已全部推行,年底全市建成区全面推行强制分类)。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1.5%以上(年底全覆盖)。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

初步建立了大件垃圾收处体系。

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明显,2018年上半年全市垃圾增长率仅为1%。每天分出600多吨厨余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538191781963567.jpg


林铭鸿 摄

2018年第二季度部分重点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

厦门在46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获住建部点名表扬

坚持环保与人文相结合

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我市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再创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从绿色环保、文明创建、人文宣传的角度,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等方式,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1、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 是贯彻落实中央绿色生态理念、推动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必然要求;


● 是提升城市宜居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重要途径;


●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社会物质相对富裕以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因此,我市把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抓手,作为和经济建设一样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强化绿色环保理念,加大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工作统筹力度,加快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强化基层文明创建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仅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更体现市民的文明规范、文明水平。


我市把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文明创建,作为市民文明行为示范点的一项重要指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垃圾分类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市民在自觉参与垃圾源头分类工作中提高精神文明素养。


在市属媒体开设专栏,传播环保理念,启发分类实践,并结合文明行为规范、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让生活垃圾分类理念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提高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微信图片_20180929112939.jpg

校园里的“垃圾分类”书画长廊

3、强化环保人文宣传

环保成就人文,人文促进环保。我市制作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文艺作品,环保与人文相结合效果显著,如思明快板、湖里三字经、翔安答嘴鼓、同安垃圾分类歌、集美环保舞蹈等。同时,还把社区作为宣传环保人文理念的主阵地,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融入市民各种活动中。比如:

● 翔鹭花城小区组建绿翔妈妈队伍,带领居民使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让生活垃圾分类变得更具有家庭实用性;


● 欣悦园小区将部分厨余垃圾科学处理后,作为小区“一米菜园”的肥料,组织居民种菜收菜,并将蔬菜送给小区的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带去人文关怀;


● 官任社区根据住户多为外国人的特点分发英语分类宣传单,通过各种方式,让海峡两岸、中外的环保理念碰撞交融,先进经验得到传播学习。


1538192025426444.jpg

“绿翔妈妈”志愿者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 吴海奎 摄

生活垃圾分类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领着全新的绿色生活, 把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理念与人文环境的缔造相结合,使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从最初的“受约束”逐步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进而升华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坚持教育与立法相结合

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基础

我市突出宣传教育和立法约束相结合,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基础、法制基础,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发展。

1、抓好学校教育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完成,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意识,从“娃娃”抓起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我市从全市80多万学生及其二三百万家庭成员的教育入手,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推进。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将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家庭、融入社区。

● 编印全省首套垃圾分类统一教材《绿海鸥伴我行——厦门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分中学版、小学版、幼儿版)普及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近300所学校将垃圾分类应知应会知识纳入考试内容。


● 汇编出版《生活垃圾分类融入36个学科教学案例选编》《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校园文化案例选编》《生活垃圾分类融入社会实践案例选编》,充实完善了厦门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丛书》。


● 启动“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活动,向每位学生家庭发放《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学生家长、社区干部进校园开展教育活动,形成良性互动闭环,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家校社良性互动。

1538192129126840.jpg


海沧未来之星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吴海奎 摄

2、抓好社区教育

从家庭到社区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初一公里”,我市以社区教育为着力点,从源头开始跑好生活垃圾分类“第一公里”。

● 在小区建立“社区好邻居”荣誉榜,激发住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荣誉感,提高了居民爱护、美化小区的积极性;


● 在小区活动室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趣味活动,邀请居民参加各种环保手工课堂、知识讲座,通过互动融洽邻里关系。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小区组织志愿者,分类督导员进家入户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 利用“社区书院”讲解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垃圾分类要求,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到如何在家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 街道、社区、小区综合运用LED 屏、宣传栏、微信等载体,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漫画、互动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生活垃圾分类普法宣传潜移默化地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市民自觉做好垃圾源头分类的意识,让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要我分”到“我要分”。

3、抓好党群组织教育

相关阅读: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mAUI2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